焊縫收尾:(1)劃圈收尾法。焊條移至焊道的終點時,利用手腕的動作做圓圈運動,直到填滿弧坑再拉斷電弧。該方法適用于厚板焊接,用于薄板焊接會有燒穿危險。(2)反復斷弧法。焊條移至焊道終點時,在弧坑處反復熄弧、引弧數次,直到填滿弧坑為止。該方法適用于薄板及大電流焊接,但不適用于堿性焊條,否則會產生氣孔。

焊工技術:正火 1. 定義 將鋼材或加熱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溫適當的時間后,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 藝稱為正火。 2. 目的 正火與退火的目的基本相同,但正火的冷卻速度比退火稍快,故正火鋼的組織較細,它的強度、 硬度比退火鋼高。 正火主要用于普通結構零件,當力學性能要求不太高時可作為最終熱處理。 三、淬火 1、 定義 將鋼件加熱到AC3或 AC1以上某一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后以適應速度冷卻(達到或大于臨 界冷卻速度),以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2、 目的 是把奧氏體化的鋼件淬火成馬氏體,從而提高鋼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更好地發揮鋼材的 性能潛力。但淬火馬氏體不是熱處理要求的最終組織。因此在淬火后,必須配以適當的回火。淬火馬氏體在不同的回火溫度下,可以獲得不同的力學性能,以滿足各類工具或零件的使用要求。 四、回火 1、 定義 鋼件淬火后再加熱到AC1點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后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 稱為回火。 2、 淬火處理所獲得的淬火馬氏體組織很硬、很脆,并存在大量的內應力,而易于突然開裂。因此,淬 火后必須經回火熱處理才能使用。 3、 目的 ○1減少或消除工件淬火時產生的內應力,防止工件在使用過程中的變形和開裂;○2通過回火 提高鋼的韌性,適當調整鋼的強度和硬度,使工件達到所要求的力學性能,以滿足各種工件的需要; ○3穩定組織,使工件在使用過程中不發生組織轉變,從而保證工件的形狀和尺寸不變,保證工件的精度。

氣焊工具的型號、規格和構造 (1) 減壓閥 按用途分有集中和崗位式;按構造分有單級式和雙級式;按作用原理分有正作用式和反作用式;按使用介質分有氧氣表、乙炔表、丙烷表。 (2) 焊炬 又稱焊槍,主要用來控制氣體混合比例、流量以及火焰結構,是焊接的主要工具。按可燃氣體和氧氣混合的方式不同分為:等壓式與射吸式兩種。 (3) 橡皮管及輔助工具 1) 氧氣膠管 現用氧氣膠管為紅色,由內外膠層和中間纖維層組成,其外徑為18mm,內徑為8mm,工作 壓力為1.5Mpa. 2) 乙炔膠管 其結構與氧氣膠管相同,但其管壁較薄,外徑為16mm,內徑為10mm,工作壓力為0.3Mpa。 注:現有的標志為:氧氣紅色,乙炔黑色,但根據GB9448-88o焊接與切割安全規定,氧氣應為黑色,乙炔為紅色。 3) 橡皮管接頭 它用于氧氣和乙炔膠管的連接,由螺紋接頭、螺段及軟管接頭三部分組成。 4) 其它輔助工具 點火槍、護目鏡、鋼絲刷、鑿子、銼刀等,以及清理割咀用的通針等。 三、焊接火焰和氣焊工藝 1、氣焊火焰的組成 氣焊火焰是由氧和乙炔混合燃燒所形成的火焰,溫度較高(約3200℃)根據在焊炬混合室中混合比β的不同燃燒后的火焰可分為三種。 1) 中性焰 當氧氣和乙炔混合比β=1.1~1.2時,乙炔可充分燃燒,無過剩氧和乙炔,稱為乙炔。中性焰 最高溫度位于焰心尖端2mm~4mm處,可達3100~3150℃. 2) 碳化焰 當氧氣和乙炔混合比β<1.1~1.2時燃燒所形成的火焰。火焰比中性焰長而柔軟,挺直度差。 最高溫度為2700℃~3000℃。 3) 氧化焰 氧與乙炔的混合比β>1.2時,燃燒所形成的火焰。整體火火焰長度較短,供氧的比例越大, 則火焰越短,且外焰和內焰極為不清,火焰挺直,燃燒時發出急劇的“嘶嘶”噪聲。最高溫度為3100℃~3300℃。

在線咨詢:
點擊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