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時序設計方法要求芯片內部時鐘信號到達芯片內部各個觸發器的時間一致。實際上,由于時鐘信號到達各個觸發器所經歷路徑的不同,將會導致各個觸發器上時鐘信號的延時都不太一致。為了保證時鐘沿到達各個觸發器的時間相同,設計人員通常需要對時鐘經歷的各個路徑時進行補償,即進行時鐘樹的平衡。

電工電器的無功補償就是在電網的感性負荷中設置相應的電容設備,以此補償電感性負荷引起的無功功率,從而降低無功功率在電網中出現的數量,改變功率因數而提高供電質量。在交流電路中,單純的電阻元件負載電流與電壓的相位應是一致的,純電感負載電流滯后電壓為90°,也就是純電容中電流與純電感中的電流相位差180°,可以實現抵銷,即電源向外部供電,感性負載向外釋放的能量在兩種負荷間相互變換,感性負荷所需要的無功功率就可以在容性負荷產生的無功功率上獲得補償,這就實現了補償的目標。

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直流輸電技術,國際上也稱為輕型直流輸電、新型直流輸電,國內將其命名為“柔性直流輸電”。“柔性”一詞來源于英文Flexible,表示應用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為電網提供靈活的控制手段。它將半控型電力電子器件升級為全控型電力電子器件,具有響應速度快、可控性好、運行方式靈活、可向無源網絡供電、不會出現換相失敗、換流站間無需通信以及易于構成多端直流系統等優點,適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網、分布式發電并網、孤島供電、城市配電網的增容改造等。所謂柔性,主要指運行控制靈活、智能化程度高。在傳統的輸電技術下,比如要解決分散海島供電問題,一般采用大投入的“剛性”辦法,建大跨度的跨海輸電線路,或者干脆在海島上建大電廠。但這樣的剛性大投入不經濟,且也難以接納海島已有的風力發電等新能源。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則能提升電力系統穩定性,增強系統對清潔能源的消納能力,提高配電網可靠性和靈活性,就像個太極高手,具有“以柔克剛”的本領。如果說特高壓直流像大飛機,容量大、效率高、距離遠,柔性直流就像直升機,靈活、便捷。

在線咨詢:
點擊交談
“能夠起立、從容不迫地娓娓而談,將使你的前途不可限量。” ──(美)戴爾 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