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裝載機始于1960年末,它的發展經歷了60年代仿制摸索階段,70年代自力更生研制階段,80年代以后的技術引進、合資合作和自我發展幾個階段。初期我國剛開始生產的裝載機是機械履帶式裝載機Z1-4型4t(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和紅星1立方米裝載機(上海港口機械廠生產)及后期Z420、2t液壓裝載機(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和Z4353.5t型裝載機(廈門工程機械廠、柳州工程機械廠生產),同時研制了我國的回轉式裝載機Z4H2型2t,180度回轉裝載機(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Z435型為整體機架、后橋轉向。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吸收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輪式裝載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成功了功率為162KW的鏟接式輪式裝載機,定型為Z450(即后來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過專家鑒定,就這樣誕生了我國第一臺鉸接式輪式裝載機,從而開創了我國裝載機行業形成與發展的歷史。Z450型裝載機具有液力機械傳動、動力換擋、雙橋驅動、液壓操縱、鉸接式動力轉向、氣推油加力制動等現代輪式裝載機的基本結構,為當時世界先進水平。也基本上代表了我國第一代輪式裝載的基本結構。該機在總體性能方面具有動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機動靈活、操縱輕便、作業效率高等一系列優點。

裝載機操作要決1、起步前,應先鳴聲示意,宜將鏟斗提升離地500mm,行駛過程中應測試制動器的可靠性,并避開路障或高壓線等。除規定的操作人員外,不得搭乘其他人員,嚴禁鏟斗載人。2、高速行駛時,應采用前兩輪驅動;低速鏟裝時,應采用四輪驅動。行駛中應避免突然轉向鏟斗,裝載后升起行駛時,不得急轉彎或緊急制動。3、裝料時,應根據物料的密度確定裝載量。鏟斗應從正面鏟料,不得鏟斗單邊受力;卸料時,舉臂翻轉鏟斗,應低速緩慢動作。4、在松散不平的場地作業時,應把鏟臂放在浮動位置,使鏟斗平穩地推進,當推進時阻力過大時,可稍稍提升鏟臂。鏟臂向上或向下動作到最大限度時,應速將操縱桿回到空擋位置。5、操縱手柄換向時,不應過急過猛;滿載操作時,鏟臂不得快速下降。6、不得將鏟斗提升到最高位置運輸物料,運載物料時宜保持鏟臂下鉸點離地面500mm,并保持平穩行駛。7、鏟裝或挖掘時,應避免鏟斗偏載,不得在收斗或半收斗而未舉臂時前進。鏟斗裝滿后應舉臂到距地面約500mm時再后退轉向卸料。8、當鏟裝阻力較大出現輪胎打滑時,應立即停止鏟裝,排除過載后再鏟裝。9、在向自卸汽車裝料時,宜降低鏟斗及減小卸落高度,不得偏載超載和砸壞車箱。10、機械運行中,嚴禁接觸轉動部位和進行檢修。在修理工作裝置時,應使其降到最低位置,并應在懸空部分墊上方木。裝載機轉向架未鎖閉時,嚴禁站在前后車架之間進行檢修保養。

裝載機的停車1、放松油門踏板,使裝載機減速。2、根據停車距離踏動制動踏板,使裝載機停在指定地點。3、將變速桿置于空檔。4、將手制動器操縱桿拉到制動位置。5、降動臂,使鏟斗置于地面。、裝載機的倒車:倒車需在裝載機完全停駛后進行,倒車時的起步,轉向和制動的操作方法與前進時相同。(一)駕駛姿勢:倒車時及時觀察機后的情況,可用以下幾種姿勢:1、從后窗注視倒車:左手握方向盤上緣控制方向,上身向右側轉,下身微斜,右臂依托在靠背上端,頭轉向后,兩眼注視后方目標。2、注視后視鏡倒車:這是一種間接看目標的方法,即從后視鏡內觀察車尾與目標的距離來確定方向盤轉動多少。一般在后視觀察不便時采用。(二)目標選擇:從后窗注視倒車,可選擇車庫門,場地和停車位置附近的建筑物或樹木為目標,看車尾中央或兩角,進行后倒。(三)操作要領:倒車時,應首先觀察周圍的地形,車輛,行人,必要時下車查看,發出倒車信號,鳴喇叭以警告行人;然后,掛入倒檔,用前進起步的方法進行后倒。 倒車時,車速不要過快,要穩住踏板,不可忽快忽慢,防止熄火或倒車過猛造成事故。倒車轉變時,欲使車尾向左轉變,方向盤亦向左轉動;反之,向右轉動。灣急多轉,快轉,灣緩少轉,慢轉。要掌握" 慢行駛,快轉向''的操作要領。由于倒車轉彎時,外側前輪輪跡的行駛半徑大于后輪, 因此,在照顧方向的前提下,裝載機培訓提醒要特別注意前外車輪以及工作裝置是否碰刮其他物體或障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