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熱處理方法的目的及實際應用:鋼在固態下加熱到一定溫度,在這個溫度下保持一定時間,然后以一定冷卻速度冷卻到室溫,以獲得所希望的組織結構和工藝性能,這種加工方法稱為熱處理。熱處理在機械制造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退火 1、 定義 將鋼加熱到適當溫度并保持一定時間,然后緩慢冷卻(一般隨爐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退火。 2、 目的 ①降低鋼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變形加工;②細化晶粒,均勻鋼的組織及成分, 改善鋼的性能或為以后的熱處理作準備;③消除鋼中的殘余內應力,以防止變形和開裂。 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等幾種。 (1) 完全退火 將鋼完全奧氏體化,隨之緩慢冷卻,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組織的工藝稱為完全退火。它可 降低鋼的強度,細化晶粒,充分消除內應力。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中碳鋼及低、中碳合金結構鋼的鍛件、鑄件等。 (2) 球化退火 為使鋼中碳化物呈球狀化而進行的退火稱為球化退火。它不但可使材料硬度低,便于切 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熱時,奧氏體晶粒不易粗大,冷卻時工件的變形和開裂傾向小。 球化退火適用于共析鋼及過共析鋼,如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軸承鋼等。 (3) 去應力退火 為了去除由于塑性變形、焊接等原因造成的以及鑄件內存在的殘余應力而進行的退火 稱為去應力退火。 工藝是:將鋼加熱到略低于A1的溫度(一般取600℃~650℃),經保溫緩慢冷卻即可。在去應力退火中,鋼的組織不發生變化,只是消除內應力。 零件中存在內應力是十分有害的,如不及時消除,將使零件在加工及使用過程中發生變形,影響工件的精度。此外,內應力與外加載荷疊加在一起還會引起材料發生意外的斷裂。因此,鍛造、鑄造、焊接以及切削加工后(精度要求高)的工件應采用去應力退火,以消除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

立焊用連弧焊成型比較好,電流比平焊的電流小10%,角度為70至75度左右.我們一般用鋸齒形和月牙形運條方法,主要是自己自己適用就行.焊立縫的時候有時會有小裂縫是怎么回事?出現裂縫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從以下幾方面查找:1.材質是哪類,據此應選擇匹配的焊接材料;2. 根據材料及接頭形式,選擇合適的焊接施工規范,必要時要通過試驗確定焊接施工工藝參數,多道焊時還要注意控制層間溫度;3. 根據經驗,如此厚的兩個件焊接,應該焊前進行預熱。焊接后鋼管出現裂縫的原因和解決辦法,出現裂縫的原因:1.焊縫收縮應力太大,容易產生緩慢裂紋。2.焊縫受熱不均勻,容易發生脆性。3.焊接方法和順序不合理。4.層間溫度控制不好。防止措施:1.首先要選擇合理的焊接順序,采用對稱焊。2.多層多道焊,焊完每一道焊縫(別是打底 焊)時要認真處理好焊縫表面的焊渣、氧化皮,以防止贓物在下一層焊縫中形成缺陷。3.調整冷卻速度,冷卻越快,變形越大。結晶裂紋傾向也越大。4.焊后消除殘余應力。

焊接工藝參數及其對焊縫形狀的影響 焊接時,為保證焊接質量而選定的各項參數的總稱叫焊接工藝參數。 (一)焊接電流 當其它條件不變時,增加焊接電流,則焊縫厚度和余高都增加,而焊縫寬度則幾乎保持不變(或略有增加),見圖1—22,這是埋弧自動焊時的實驗結果。分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 (1)焊接電流增加時,電弧的熱量增加,因此熔池體積和弧坑深度都隨電流而增加,所以冷卻下來后,焊縫厚度就增加。 (2)焊接電流增加時,焊絲的熔化量也增加,因此焊縫的余高也隨之增加。如果采用不填絲的鎢極氬弧焊,則余高就不會增加。 (3)焊接電流增加時,一方面是電弧截面略有增加,導致熔寬增加;另一方面是電流增加促使弧坑深度增加。由于電壓沒有改變,所以弧長也不變,導致電弧潛入熔池,使電弧擺動范圍縮小,則就促使熔寬減少。由于兩者共同的作用,所以實際上熔寬幾乎保持不變。

在線咨詢:
點擊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