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都說年后的“金三銀四”是跳槽找工作的好機會,但2019年的行情怎么樣呢?
從18年下半年開始到目前為止,不斷有各個大廠小廠爆出“裁員”、“996”、“降薪”之類撥動心弦的新聞,我們都在談論著“互聯網寒冬”、“抱團取暖”等等信息;
當然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國際因素、政策因素、經濟因素、行業生命周期、企業認知、人員數量、技能要求……但我們能實打實的感受到:互聯網帶給我們的紅利變少了。
我也加入了不少設計交流群,雖然我平時都是潛水狀態,偶爾進去灌灌水~
*近是求職旺季的時間段,群里的聲音多數是:“投了沒回應”、“回應很敷衍”、“UI面試少”、“工作難找”、“工資好低”……
類似聲音我相信但凡是你加入了類似的設計群,差不多都能看到。
當然你可能說那是他們沒能力,有能力的到哪都搶著要,這其實是一句廢話;
哪個行業都知道有能力的要搶著要,許多公司還等著接收大廠的裁員呢~
但我說的是普適行情:
在2013~2017年上半年這段時間里,UI是非常搶手的職位,你非常容易找到工作,無論你是初級0~2年左右經驗的,還是經驗更足一些的,行業都會給你提供相對應的蘿卜坑,怎么著都有個坑讓你蹲進去;
但是從2017下半年開始到現在,這個行業正在逐漸降溫*后趨于常溫:
也就是現在的“能者挑飯吃,弱者找飯吃”而不是“弱者有飯吃”的局面,面向初級設計師和設計新人的崗位在減少。
2.*近見到的關于作品集的錯誤
通過這段時間潛水在各大設計群了解的情況來看,有些人找不到工作真怪不得行情,
簡歷的問題按照我之前的文章內容修改,基本上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主要問題還是出在作品集上,很多人犯了舍本逐末的形式錯誤:
把精力都花在了包裝作品集外在形式上,而忽略了作品集的本質作用:
是為了讓企業了解你這個人的項目經驗、設計思想、設計能力。
我之前在簡歷篇里也寫過:牛逼的不是簡歷模板,是簡歷上的內容;
同樣的道理,牛逼的不是作品集模板而是作品集上的項目和反應出來的你的能力。
企業不是招“PPT設計師”,你就是把作品集做出花來,里面的項目都是拼素材的東西和頁面羅列也是沒有競爭力的,換做你是企業你覺得能從幾張圖片羅列里看到什么?
通常這種作品集做的就是常見設計網站上的APP展示模板形式,全部都是圖片的羅列和各種手機樣機的展示模板;稍微好一點的人,會添加一句沒太大用處的項目說明:
這個項目是基于XXX尺寸下的,關于XX業務的項目,風格簡約,使用方便,體驗優良balabala……
而關于項目本身的內容:
包括項目的運營狀況、用戶量之類的信息、設計思考過程、使用設計方法、用到的設計理論等等都沒有體現在作品集至上;
雖然我知道大部分設計師(我姑且稱之為設計師吧……)的狀態,在工作的時候是沒有任何設計理論支撐的,說難聽點基本上就是“抄界面”和“拼界面”……



,咨詢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