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機的構成及發展史:常見的挖掘機結構包括,動力裝置,工作裝置,回轉機構,操縱機構,傳動機構,行走機構和輔助設施等。從外觀上看,挖掘機由工作裝置,上部轉臺,行走機構三部分組成。挖掘機的發展歷史 最初挖掘機是手動的,從發明到現在已經有一百三十多年了,經歷了蒸汽驅動,電力驅動,和內燃機驅動等多種驅動方式。在20世紀40年代以后,液壓技術在挖掘機上得到應用,20世紀50年代研制出了今天人們常見的履帶式全液壓挖掘機。挖掘機最重要的三個參數:整車重量(質量),發動機功率和鏟斗斗容。1951年,第一臺全液壓反鏟挖掘機由位于法國的Poclain(波克蘭)工廠推出,從而在挖掘機的技術發展領域開創了全新空間。

一般來講原裝配件用完后機主就會選擇使用較為實惠的副廠配件,包括,斗齒,濾芯,機油,液壓油,齒輪油,空調皮帶等,這也給機主節省了相當一部分開支。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誰都明白。從2011年至今,筆者所在的地區小型挖掘機臺班一直保持在140左右,而油價,司機工資每年都在漲,所以選擇一臺性價比高的機器也至關重要,選購新機時不僅要平衡質量跟價格,還需要考慮機器的售后,保值程度以及各種工況的實用性。這臺機器如果現在轉讓出售也能在15萬元左右。現代挖掘機畢竟是韓系合資品牌,目前現代的60-9系挖掘機價格跟一般的國產車價格相差不多。大家都知道現在購機都是分期付款的如果你業務繁忙且有一定的經濟能力話,從長遠考慮可以入手日系的機械,小挖就買“鼻祖”竹內,大挖就買“戰斗機”小松。總結:作為合資品牌它的配置顯得中規中矩,技術要比國產成熟,性能較為穩定卻沒有進口機械的綜合性能出色。油耗低,價格實惠在眾多品牌中也算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分析液壓挖掘機能量的機械損失: 液壓挖掘機在作業工程中,液壓系統以油液作為介質來實現能量轉換,油液沿管道流動并流經各控制閥和工作兀件存在各種各樣的能量損失,其中一部分散發到大氣中去,大部分傳到液壓兀件和油液中,使液壓系統溫度升高,并帶來很多問題。除了機械損失、動能勢能損失、管道壓力損失和!泵的效率損失等以外,主要出現在發動機、泵的功率匹配及液壓系統與外負載匹配時存在的壓力和流量損失兩個環節中。 液壓挖掘機在作業過程中,由十機械原因引起的功率損失主要包括:液壓缸活塞的摩擦功率損失、發動機的摩擦功率損失。隨著發動機轉速的升高,柴油機的摩擦損失會隨之迅速增加。因此當系統無負載時,應該使發動機工作在怠速狀態,以減少摩擦功率損失。

在線咨詢:
點擊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