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母公司的角度,由于母公司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只有在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或利潤時,母公司才應按照應享有的份額確認為投資收益。因此,母公司的投資收益與子公司的利潤分配項目的抵銷處理仍然是在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礎上直接抵銷。具體抵銷處理是,按子公司宣告分派母公司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數,抵銷母公司的投資收益和子公司的利潤分配項目,如果子公司當年未向母公司分派股利,則母公司無需抵銷。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按子公司宣告分派母公司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數,借記:“投資收益”項目,貸記:“所有者(或股東)的分配”項目。
案例解析
①從成本計算單中選擇核對直接人工成本與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相應的實際工資費用是否相符,查明 有無將非生產人員工資計入成本。
營業外收入是用來核算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種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罰款凈收益等。比如我們在老母親餐廳的例子中提到夏洛的大妹把大米一袋捐贈給了餐廳,這就是營業外收入。
(二)認識成本、費用類各項目
企業在決定使用電子計算機來建立會計核算系統前,需要做以下準備:
(1)人員方面。建立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首先要考慮人員的組織。會計電算化的組織成員,主要由本企業的計算機專業人員和會計人員共同組成。建立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常采用幾種方式:
第一,定點開發(包括本單位自行開發、委托其他單位開發和聯合開發三種形式);
第二,選擇通用商品會計軟件;
第三,通用和定點開發相結合。
但是魚和熊掌永遠不可能兼得。
你選擇了這一條路,你必然就要承擔另一條路的風險,而這個風險錯過了另一條路的利好。
這6個基本常識,會計不知道,先別考慮跳槽了
1、會計對員工提供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要核實信息后才能辦理扣除嗎?
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工作交接前,必須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作為發工資計算個稅的財會人員或HR人員,2019年大半年來經歷的壓力是公司其他員工不能理解的。每個月都會被詢問個稅的計算,專項附加扣除的操作,而具體算法和操作又不是一兩句能說得清楚的。
新的利潤表比我們在前面小節中介紹的利潤表要簡潔。也與國際會計準則確認的利潤表趨同,但是從財務理解和財務分析的角度,原利潤表更便于我們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能有效區分企業收入與成本配比關系。為了更好地掌握財務分析細節,本書仍以較復雜的舊的利潤表結構來進行說明。只要掌握了復雜的舊的利潤表,對新表的分析就更容易了。
三是不宜由所屬單位負責人單獨監交,而需要主管單位會同監交。如所屬單位負責人與辦理交接手續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有矛盾,交接時需要主管單位派人會同監交,以防可能發生單位負責人借機刁難等。此外,主管單位認為交接中存在某種問題需要派人監交時,也可派人會同監交。
4、交接后的有關事宜
1 200
假設你公司2005年度應繳所得稅100萬元,2006年度和2007年度企業申報未享受抵免前應繳所得稅分別為105萬元、120萬元,稅務機關查補2005年度、2006年度和2007年度的企業所得稅額分別是2萬元、5萬元、4萬元。則2006年購置設備可抵免企業所得稅額=19.82×40%=7.928(萬元),抵免期限為2006年~2010年。因為2006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105-(100+2)=3(萬元)(7.928-3)萬元,所以允許2007年抵免稅額4.928萬元,2007年抵免后應繳所得稅=(120+4)-4.928=119.07(萬元)。其中2006年計提應繳所得稅時:
借:所得稅費用 107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070000.
【案例2】沿用例1,2011年,B公司實現凈利潤200萬元,提取法定公積金20萬元,向A公司分派現金股利80萬元,向其他股東分派現金股利20萬元,當期B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資本公積的金額為100萬元,無其他權益變動事項。
賬務處理
到期末再結轉到產品的生產成本:
借:生產成本
貸:制造費用
是不是老會計?看他怎么做期末結轉就能知道!
④當沒有實際工時統計記錄時,根據人員工資分類表,計算復核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資費用是否合理正確,有無出現與生產量偏離太大的數據,如有,應進一步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