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裝載機的總體結構圖可以看出,裝載機可分為:動力系統、機械系統、液壓系統、控制系統。裝載機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其性能的優劣不僅與工作裝置機械零部件性能有關,還與液壓系統、控制系統性能有關。動力系統:裝載機原動力一般由柴油機提供,柴油機具有工作可靠、功率特性曲線硬、燃油經濟等特點,符合裝載機工作條件惡劣,負載多變的要求。機械系統:主要包括行走裝置、轉向機構和工作裝置。液壓系統:該系統的功能是把發動機的機械能以燃油為介質,利用油泵轉變為液壓能,再傳送給油缸、油馬達等轉變為機械能。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是對發動機、液壓泵、多路換向閥和執行元件進行控制的系統。液壓控制驅動機構是在液壓控制系統中,將微小功率的電能或機械能轉換為強大功率的液壓能和機械能的裝置。它由液壓功率放大元件、液壓執行元件和負載組成,是液壓系統中進行靜態和動態分析的核心。

從產品結構來看,我國裝載機機型主要集中在3t級(包括3.5t級)、4t級和5t級3種機型上,到2005年3~5t級機型市場占有率已達97%以上。其中尤以5t級機型最為集中,市場占有率達到了60%(主要是搶占了4t級及小型機的市場份額);3t級產品這些年市場占有率均在30%左右徘徊,沒有多大變化;6t級以上,特別是8t級以上的大噸位機種,國內成熟的產品不多,主要是使用進口或合資、獨資企業產品。此外,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分析,今后幾年3~5t級裝載機作為成熟產品仍將是市場銷售的主力機型。6~10t級產品國內只有柳工、廈工、徐工和臨工等少數幾個企業有成型的產品和技術,如果這些企業在技術、成本、價格及可靠性等幾個方面有所突破,市場前景看好。目前國內生產裝載機的企業主要有廣西柳工,福建龍工,福建廈工,徐工,山東常林,福田重工等,經過各企業不斷自主研發,改革創新,裝載機漸漸成為全國機械產品中的重要代表產品,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鏟車裝載機經常使用到的油品主要有發動機機油、發動機柴油、變矩器/變速箱用油(液力傳動油)、驅動橋用油、液壓系統使用的液壓油、各鉸接銷使用的潤滑脂,正確選擇和使用這些油品對維持各系統的正常運轉、降低磨損,延長機器使用壽命具有重要的意義。發動機機油。黏度等級和質量等級:目前國際上廣泛采用的機油黏度分級是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分級標準,例如SAE5W/40或SAEl5W/40,“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數字越小,說明機油的黏度越稀,流動性越好,在、冷啟動時對發動機的保護作用越好。“W”后面的數字則是機油耐高溫的指標,數值越大,說明機油在高溫下的保護性能越好,較高黏度的機油對運動系的阻力也相對較高,不但耗費功率,增加油耗,而且機油容易氧化,影響冷啟動時的保護。一般用API(美國石油協會)等級代表發動機機油質量的分類,它采用簡單的代碼來描述發動機機油的工作能力,對裝載機等工程機械多使用的柴油發動機,其機油質量等級從“SA”一直到“SL”,字母越靠后,質量等級越高,每遞增一個字母,機油的性能都優于前一種,機油中有更多的保護發動機的添加劑。